5000言
首页
动态
搜索
公众号:5000言
手机扫码访问本页
公众号:5000言
登录 注册
大学
《大学》原为《礼记》中的第四十二篇。宋朝程颢、程颐兄弟把它从《礼记》中抽出,编次章句。朱熹将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编注释,称为《四书》,从此《大学》成为儒家经典。
全文
目录
简介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当前位置:
主页
大学
第一章
【原文】
大学
①之道②,在明明德③,在亲民④,在止于至善⑤。
【注释】
①大学:大,旧音泰。古者八岁入小学,学习“洒扫应对进退,礼乐射御书数”,十五岁入大学,学习“修己治人”的学问。澫益大师《大学直指》云:“大者,当体得名,常遍为义,即指吾人现前一念之心,心外更无一物可得,无可对待,故名当体。学者,觉也,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故名大学。大字即标本觉之体,学字即彰始觉之功,本觉是性,始觉是修,称性起修,全修在性,性修不二,故称大学。”
②道:《说文》:“道,所行道也。”《大学直指》云:“道者,从因趋果所历之路也。”
③明明德:第一个明是动词,显明的意思;第二个明是名词,明德指我们本有的性德。佛家云自性、真如。
儒家
、道家云“道”。《大学直指》云:上明字,是始觉之修,下明德二字,是本觉之性。
王阳明
《大学问》:明明德者,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。
④亲民:教化人民,使人去恶从善、恢复性德。《大学直指》云:“自性之众生,名为亲民。”王阳明《大学问》:“亲民者,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。”
⑤止于至善:《大学直指》云:“成自性之佛道,名止至善。”王阳明《大学问》:“至善者,明德、亲民之极则也。”
【翻译】
大学之道,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,在于亲近民众,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,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。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
知止而后有定;定而后能静;静而后能安;安而后能虑;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共
0
条评论
最新
最早
加载中...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短信登录
密码登录
登录5000言
账号
验证码
获取验证码
登录 / 注册
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,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
登录5000言
账号
密码
验证码
注册
登录